沒有親身經歷過市場大上大落,只看圖表或書本,是永遠不會明白為什麼市場看到什麼事件,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以至有什麼樣的後果。不少關鍵的事情,買入沽出訉號,都在重複地、有循環地、不斷地運行。怎樣去避開墮入「羊群心態」的陷阱,需要一些心理質素的磨練,又如何適時使用「相反理論」,也是一種很高深的學問,需要長時間的浸淫。
很喜歡這個簡單的循環圖
在94年聯儲局連加3釐息,出現了債災,股市年內也跌了10%,隨後美股大牛市升了五年,升了兩倍。
94年把持有五年,已經是3倍買入價的自住樓賣出後買第一架新車,賣出當天恒指已經從同年高位回吐超過3成。96年初沒有膽量給50萬支票買500萬海怡3期一個千多呎全新大單位,之後一年多升了50%,直至亞洲金融風暴從高位跌了70%至03年低位,算是避過了一劫。
最值得懷念的經驗是九八年政府入市時,香港正是身處亞洲金融風暴的風眼,年中排隊$33買入和黃,只幾天已經插穿了經常有999個經紀號碼的政府buyer陣,人心惶惶,大家都在呼天搶地,等待著未日的可能到來。買後一星期後更跌穿$30,那是最難過的時期。直至同年九月美聯儲局連續多次減息,九九年升至50皮已經雞咁腳走人,結果到二千年科網爆破前,股價直迫$140呢。才一年已經賺50%的感覺非常良好,雖然事後孔明會話可以賺得更多。
2000年的代表作:2月14日把4萬股平均成本約$4的1186(之後的8號仔香港電訉)在早上以$27.50賣出,賺到了人生第一次的一百萬支票。這天是各報章頭版公布盈科數碼動力準備收購香港電訊的大日子,而這次也是引用相反理論的最佳例子之一。還有近年更多的,稍後再跟大家分享。
2017年,又到了7字尾的年份,大家看來又要做一點溫故知新,為今年的可能波動市場做好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