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nge County 「橙郡」是一些在投行工作過的人不容易忘記的名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些可能受到忽略的風險,到實際發生的時候可以造成極大的破壞。
橙郡是一個在美國加州藉藉無名的;有三百萬人口的郡市,Robert Citron是橙郡當時的財務司庫。因爲在長期低息環境下,為了追求额外回報,他巧妙地利用了財技,把投資部位槓桿擴大至高峯期的近三倍,投資回報經常較友儕高達2%。在大獲好評聲中遇着美國聯儲局在94年連續加息3厘,原值80億美元的債券資產,竟然在數月內產生了超過20億的虧損,年底前橙郡因而宣布破產了。
根據事後調查報告,他的利率收入投資組合主要有兩部份:
1)買入平均5年期定息的國庫券及一些更高收益的企業及市府債券,然後再用這些債券做抵押品去再買進更多的債券,最高峰時總組合幾達原本投放資金的3倍。當短期利率長期低企時,他會收取5年期債券及短期利率的額外息差達2厘以上,但是當息口上升的時候,將會面對債券價格下跌的風險,假設5年期債券利率上升一厘,本金虧損可以達到4%,3倍大的投資組合便變成超過10%的虧損了。
2)買入名為reverse floater的利率衍生工具,由一個簡單的方程式,5年裏都可以有大概是(12%- 2x 3 month libor)的收益,即94年加息前3m libor 3.3%,收益是5.4%,但是當同年11月加息高峯期時,3m libor 已經6%,即等於是零收入了。
投資失敗,是事後孔明,沒有計算風險回報的值博率,沒有預算worst scenario,都是很多失敗個案的主因。
這兩天看見有新聞在抬舉一個25歲月賺3萬元的地產代理年輕人,已經擁有兩層市值共仟萬的私樓,有車有樓,得到大家讚美及羨慕。他自己說是一個保守的投資者,每月收入一半會儲起云云。如果他走到我面前,我只會問他一個問題:你覺得你的投資很保守,其實你是否真正知道你的資產負債表所要面對市場的風險嗎?不知何故,突然令我聯想到神童輝一生的影子。
這幾天也看到前匯豐劉大班所講的香港樓市泡沫如果爆破會衰三十年,其實我想他並不是什麼黑心人;唱淡等入貨之流,我想他一定知道這個橙郡的故事,我真心覺得他這是肺腑之言。
明天會嘗試用上面那條令一些人又愛又恨的reverse floater 方程式,給大家分享我對現在香港地產市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