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的需要…

之前在(2017年投資展望:你估我唔到?!)中,曾經提到,今年投資者應該花多些時間在評估投資風險,在這裏嘗試簡單介紹一下當中概念。

「風險管理」這個名詞越來越受重視,過去10多20年來,經過了不斷的人為疏忽或錯誤,或是貪婪;或是蓄意而相繼發生的事件:如92年的橙郡破產;94年Kidder Peabody的Joe Jett的假利潤令公司之後被賣;95年霸菱的Nick Leeson令公司破產;98年Long Term Capital Mgt (LTCM)所導致的大額虧損;07年Bear Stearn之破產;08年Lehman爆煲等等,多不勝數。

因為這些不斷的失敗而衍生出(或是加強功能的)一個獨立部門去監察投行及銀行的風險管理,應運而生。投資希望有預期的回報,所要面對有關風險的後果,是可以有一種非常清楚的界定,而得出一個所謂風險回報值。08年還記得某大上市公司向某大銀行買入的i-kill-u-later的澳元衍生產品,就可能係買嘅賣嘅都唔知道發生乜事,只看蠅頭小利,而產生呢個超過20億美元嘅損失。在我眼中,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失職問題,不只是買家,賣家的責任也是非常大。

經常同人講,你放錢出去要算是投資也好是炒賣也好,如果你不知道你所投資嘅真正worst scenario,最好唔好做。亦有人話:我知道,不過呢個scenario我相信係(永遠)唔會發生嘅。是否永遠?正是我們衡量或評估所謂的風險回報值吧!多年來,因為比較保守的投資取向,錯過了不少投資機會,可能是風險評估的錯誤,但亦很少會犯了錯trend以致本金有危險的。大家要記住: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

也有些人一聽到做孖展買賣,就如見到洪水猛獸般耍手擰頭,怕陷入無底深潭云云。我聽後往往是不以為然。一個比較簡單的處理,只要了解自己最大的風險承受程度,例如整個投資可以承受10%損失,用50%本金可以把資金槓桿擴大一倍投資,可以令資金能靈活運用。大部分的失敗例子,是把槓桿比率提升到數以10倍甚至50倍,只有2%buffer炒外匯如何晚上睡得好?這方面的經驗,希望將來可以再跟大家詳細分享。

現在講一個簡單「風險管理」方法:拿出自己的資産負債表,列出資產項目(房地產及股票等等)及總額,把可能波動向下的%(例如樓價下跌20%)而得出可能投資逆轉時的新資產值,比較一下借款總額而得出估計淨資產值,如果是負數,現在的投資風險已經不小了。

2017年會是一個醞釀有很多大變動的年頭,大家要千萬做好風險管理,不要被可能出現的金融地震所摧毁。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