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或是「投機」?

很多人經常說自己是在「投資」,其實可能只是一種「投機」的表現。早陣子,跟已經在讀大學的女兒討論有關「投資」的事情,她的意見是「投資」根本是一種「賭博」,因為「投資」不是贏便是輸,我當然不同意。

嘗試給你一個很簡單的解釋,如果你不用每天看着你所「投資」的資產價格;股票價格的話,你是比較接近一個所謂投資者的心態。為什麼?因為投資人士著眼看着的只是長期穩定回報,例如一年有10%的增長。那麼在日中或者周中的波動,基本上不會影響投資決策的,除非破壞了上升軌道的支持,例如50天平均線,更保守的,可能會等待周收或月收的水平去判斷。

我認識不少交易員;甚至我自己還是年青的時候,都有一種習慣,就是希望在任何時間都有一些部位,不論金額大小,要算是買上或者買落的也好,享受那種可能會因為財富上升而帶來的喜悅,當然同時也有機會承受到價格下跌的憂慮,晚上可能睡得不好。

作為一個持牌人士,基本上我們都有「持有期達一個月或以上」的規定,意思是任何買進的股票,都不能在一個月內賣出,甚麼一個月內的波動都跟我們沒有關係的,因為都不能把股票賣掉。所以,買入之前會很小心考慮買入的價格。

有些人把所謂「投資」只著眼於一天或者一星期的時間,賺取5至10個巴仙的回報,這些不叫「投機」是什麼?  說到「投機」,就是說你希望享受波幅所帶給你的低買高沽機會,這也是所謂投資「即食文化」的基本。

喜歡「投機」的,比特幣期貨已經於12月11日在CBOE開始推行,下周一亦在CME開始買賣,初步按金需求是35%,徧高的按金應該把「投機」的受歡迎程度降低了不少,但相信仍有不少參與者希望享受那種,吃完飯就可以準備獲利的「即食文化」。

相對上,「投機」可能會跟「賭博」接近一些,槓桿控制得不好;計算的風險如果是投進了本金的大部份,那麼就跟我們到賭枱,買大細一般,出現了0或1的相對關係,不是贏便是輸。

買樓是一種「投資」,一個可能維持30年的長遠投資項目,買入後不會隨便移動。現在來說另外一個極端可能是:做比特幣期貨的買賣,你可能只需1分鐘便可以賣出了,跟過澳門賭大細一般,叮聲一響之後便有結果。

這是「投機」;也是很接近「賭博」的行為。

註:這只是一個提議,請先咨詢你的投資顧問是否合適你的風險,才作出任何買賣行動,本人恕不負責可能因為市場走勢逆轉而造成的任何損失。

「九哥話」YouTube頻道請按此收看以及the end game之博文。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