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長者」財富管理的問題…

今日想跟大家探討下,有關「長者」財富管理可能發生的問題。

大家可能都試過買基金,購買時銀行或基金公司會收取一個認購費,可以是1% 或者是1.75%,然後基金公司會收取一個年度管理費。客戶可以把每天的資產價格比較,從而知道自己投資的回報,也可以在到目標後賣出鎖定利潤。

之前接觸到一個案,有銀行「財富管理」部門,幫助年老存戶賺取額外收入,買進基金作投資用,收取了認購費,然後待投資基金價格稍微上升後,說服存戶賣出基金,轉入新的基金投資,當然會再收取每次新買入的認購費。

17年市場利好,有財富管理主任,在一年內向這位存戶做了4次買賣,意思是買入基金;賺少少;賣出;再買入基金… 如是者,共收了4次認購費。

先説基金買賣,本來就是「長線投資」,投資者要把初次的認購費賺回,理論上會持有比較長的時間,如果客戶是一位80歲以上的老人家,似乎在產品配對上不太合適,因為不確定投資循環會否適當。

再說以上一年內買賣達「四次」基金的操作,我很好奇到底財富主任如何說服存戶,如此頻密地進出買賣,又可有告知存戶當中所需付的基金認購費用。這種頻密交易,除了是主任可能要追數,我想不到對存戶有什麼好處。

金管局銷售財富產品的其中一個對風險評估的指引:對售賣與老人家,必須得到其家人或是朋友的同時出席,才可以把其中風險得到清楚解釋並且明白。假如銀行沒有採取這個步驟,位置會非常不利。

據說該銀行也有風險評估的系統,把這個客人評估為「三級」風險,意思是可以接受平衡的(balanced)風險。至於長者如何被納入這類平衡風險的投資者,可以接受達20%損失風險,這的確是銀行內部的「風管」問題。據說他們有把分行副經理當作是在交易中所需要的「朋友」角色去符合金管局的要求,大家覺得妥當嗎?

家裏有老人家的、在銀行有存款的、有財富管理戶口的、曾經提出想收取高一點回報的,不妨查詢一下他們是否也有做基金投資,看看有否發生類似以上的頻密交易,希望可以在市場逆轉之前發現,要補救也可以來得及。

這種銀行從業員的「操守」,我完全不敢苟同!

註:這只是一個提議,請先咨詢你的投資顧問是否合適你的風險,才作出任何買賣行動,本人恕不負責可能因為市場走勢逆轉而造成的任何損失。

「九哥話」YouTube頻道請按此收看以及the end game之博文。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